2018天貓雙11剛剛落下帷幕,最終成交額鎖定在2135億元。銷售數據的強勁增長展現出中國消費升級的活力。另一側面,作為世界最大的“數字經濟節日”,雙11對前沿科技的應用也是全球最集中的,這也是雙11被稱為“互聯網技術的超級工程”的原因。 從生物支付到人工智能,通過這5組雙11科技數據,我們可以看見科技如何為我們定義未來。

天貓雙十一2135億背后:6成用戶指紋刷臉支付

數據一: 60.3%消費者選擇指紋、刷臉支付。這意味著雙11期間,在支付寶平臺, 每10筆支付就有6筆是通過指紋與人臉等生物識別的方式完成 。生物支付時代已經到來。早在2012年,支付寶便開始研究生物認證技術。目前,支付寶在登錄、風控等環節都已引入生物識別技術。

2017年支付寶刷臉支付,還入選《MIT科技評論》的“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”。

數據二 :453億次AI個性化推薦。相當于在雙11根據用戶喜好,生成了453億個專屬貨架,使消費者在海量商品中更容易找到真正需要和想要的商品。

這一數據也展現了阿里在機器學習、深度神經網絡等技術上的強大實力。由此,不僅是電商,所有商品與信息都將進入個性化、定制化時代。

天貓雙十一2135億背后:6成用戶指紋刷臉支付

數據三: 1.5億件商品通過區塊鏈技術溯源保真。其實除了比特幣外,區塊鏈還有廣泛的應用場景。今年雙11區塊鏈技術就首次得到大規模應用。區塊鏈有著數據透明、不可篡改和充分共享的特點,運用在溯源領域,相當于為商品附上了唯一的“身份證”。

今年雙11包括鉆石、奶粉、保健品等來自上百個國家和地區的1.5億件商品都采用了區塊鏈溯源技術。

數據四: 節能5.6億度電,相當于17萬戶普通家庭一年的用電量。綠色也是今年雙11的關鍵詞。雙11期間,阿里啟用了全球互聯網行業規模最大的液冷集群。不再靠傳統的風扇、空調,而通過特殊液體給服務器洗澡散熱。

據統計,阿里在雙11投入使用的綠色數據中心,相比傳統數據中心節能70%以上,每年能節電超過5.6億度。

數據五 :10億次跨語言AI翻譯。語言一直是跨境電商的重要“痛點”,而今天雙11,通過速賣通、Lazada等阿里海外經濟體,由達摩院開發的AI機器翻譯平臺總共實現了超過10億次的跨語言翻譯服務,為“全球買、全球賣”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
通過這組數據,不僅看到了阿里雄厚的技術實力,更在于用科技創新去定義下一個雙11,甚至未來的數字生活。就如阿里巴巴CTO張建鋒說的,只有通過技術去創新下一個時代會發生的事情,阿里甚至這個世界才能保持更長久的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