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段時間,彭博社的一篇報道,引發了全球游戲行業的大震蕩。這篇報道稱,中國監管機構已經凍結了網絡游戲版號的備案和審批。知情人士稱,凍結發生在中國開展機構改革之后,其中一位人士表示,監管機構還擔心一些游戲中的暴力和賭博問題。在線游戲、手游和單機游戲都受到影響。
但是,還別大驚小怪。實際上,版號已經停發很久了。
GameLook此前曾報道,截止到今年CJ(8月初),廣電總局版號審批已暫停了至少四個月的時間,按照此前總局700款左右單月版號審批量,暫停發放版號的這四個月、游戲行業預計缺失了近3000款獲準進入市場的新游戲,即便刨掉占比一半的棋牌游戲,也意味著行業這幾個月理論上少了至少1000款可投入商業化運營的新游戲。
只不過,彭博社的報道,讓全世界人都知道這事了。
過去,一款在線游戲想要完成上線流程,需要跟兩個部門打交道:新聞出版總署和廣電總局。首先,廠商需要找出版機構完成初審,最后才由新聞出版總署完成復批。除了文化部的備案之外,想要在國內上線并經營一款游戲,還需要通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審批,從而獲得游戲版號。
而有消息表示,最近一段時間沒有游戲過審,是因為新聞出版總署和廣電總局合并,機構調整,政策調整,導致審批停止。
實際上,最近已經有許多部門都進行了改組,而文化領域則是改組的高發地。
因為改組就完全停擺,讓一個運轉正常的行業急剎車,看起來有點匪夷所思。但這是管理部門之間的事了,不妄加評論。實際情況是,它確確實實地影響到了國內游戲行業的發展。首先,新游戲基本上沒法通過審核了,而大公司“畫餅”的引進游戲,也遲遲不能上線。
騰訊的股價就是這一切的晴雨表,在昨天公布的2018年半年報中,騰訊游戲業務環比下降,主因是《刺激戰場》《全軍出擊》兩款游戲遲遲不能過審開啟付費,導致騰訊沒能達到市場預期,股價也達到了今年最低。
騰訊總裁劉熾平在電話會議中,談到了審批凍結對于騰訊游戲的影響,他表示“目前監管層對于版號的審批凍結是暫時的,沒有版號的游戲沒有辦法正式變現,這是由于中國監管機構改革所導致的,目前所有的新游戲都拿不到批文。”
當然,這并不代表游戲行業就被一棍子打死了,一般大公司都會申請一批版號作為儲備,而小公司,也總有迂回的辦法。
自從制度建立起來,版號就和“灰產”如影隨形。2016年,手游行業內流行的是“代辦版號”,淘寶叫價在一萬到兩萬左右,代辦商深諳審批的玩法,并且“有關系”;但是隨著審核的進一步收緊,今年就不能代辦,只能“租”了。不過,版號上的游戲名字是確定的,廠商們租到手后,還要根據版號上的名字改游戲內的標題、內容。
當然,“租”肯定是要比代辦貴了,據了解,目前的版號出租普遍都要幾十萬,名字“賣相”稍微好點的,則可以叫到百萬元的價格。這對于小公司,或是獨立開發者來說,是一筆難以承受的支出。
可以肯定的是,審批的凍結是暫時的,新游戲的上線不可能會一直無限期地停擺。劉熾平也在電話會議中提到:“對于新游戲來說,監管層意識到由于重組,版號凍結正在影響整個行業。因此,GAPP已經建立了一個綠色審批流程,如果游戲能夠申請到這個綠色通道,就可以進行一個月的付費測試。 ”
但誰也說不好什么時候能恢復,而恢復以后,申請多久能通過,政策又將怎樣變化。
比規則嚴苛更可怕的就是沒有規則,大公司尚可靠著“綠色通道”和老游戲撐過這段空白期,但是,對于中小型游戲公司來說,這就不僅僅是寒冬了,簡直是“冰河世紀”。
現在許多手游廠商都是在賺快錢,一款換皮游戲上線,也就三個月、最多半年的生命周期,拿不到版號,就完全打亂了產品的節奏,可以預見的是,會有不少中小型游戲公司,死在了版號重新開放審批的黎明前。
如果硬要找些安慰的話,這次“生物大滅絕”,會淘汰一些沒有持續產品力的換皮作坊,曲線地實現了凈化開發商環境的作用,但這毫無疑問是“殺敵八百,自損一千”。
眾所周知,游戲這行當,在中國一直都相當敏感。上頭對于審批把控嚴格,輿論層面“精神鴉片”論死灰復燃,玩家群體“割裂”,開發商在“品質”和“流量”間搖擺,還要隨時準備好面對“舉報”的危險;而玩家們,則是一直沒能獲得一個接觸優質游戲的環境。
2015年,由于人口紅利被消耗殆盡、大廠壟斷等情況,中國手游公司迎來了一批“倒閉潮”,而這次可能會長達一年多的停擺,毫無疑問會給游戲行業再潑一盆冷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