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種新結構增加了電池在壓力下的靈活性,對于可穿戴技術的發展非常重要。

如果電池能夠任意改變形狀,這將大大提升可穿戴設備的柔軟度,人們在使用時也會覺得更加舒適。

據媒體報道,近日,在英國伯恩茅斯大學、劍橋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三校的共同努力之下,他們開發出了一種新結構,可以用來改善可穿戴設備電池壽命。和這一技術有關的論文指出,新結構可被當作無粘合劑電極,因而電池將會非常柔韌,電氣穩定性也會十分出色。在外力的作用下,電池還能被彎折使用。

新電池結構的開發:可用于改善可穿戴設備體驗

伯恩茅斯大學的副教授Amor Abdelkader表示,這種新結構增加了電池在壓力下的靈活性,對于可穿戴技術的發展非常重要。例如,為軍隊或精英運動員設計的智能服裝,就需要能夠適應極端條件的電池產品提供支持。

研究的主要參與者之一、劍橋大學的Kai Xi博士則表示,對于可穿戴技術行業來說,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進步,很好的釋放了開發下一代服裝可穿戴設備的潛力。

實際上,對于電池來說,如果柔韌性比較好,那么續航能力就不一定能得到保證了。受到技術限制,電池如果具備良好的柔韌性,那么電池的能量密度就會降低,續航時間也會隨之下降。這一結構能在提高電池壽命的同時,還能保證一定柔韌性,可以說是一大突破了。

除了上文提到的三校研究人員外,還有其他研究者們看到了現有電池技術上的不足,他們都在努力著突破技術上的瓶頸。

比如先前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生物脊骨結構的啟發下,研發出了一款新型電池,不但具備良好的柔韌性,還保持高體積能量密度。

將來如果這些技術走出實驗室,得到大規模商用,電池或許會真正走向柔性化。那么依賴電池運行的可穿戴設備,如智能手表 、智能服裝和智能眼鏡等等,或許會有更廣闊的應用場景,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轉變。